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

遠古 四凶


遠古 " 四凶 "



《 左傳 》記載,四凶

人頭羊身並且腋下長眼睛的「饕餮」

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「混沌」

生有翅膀的大虎「窮奇」

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的「檮杌」



四凶,是指傳說中由中國上古時代的舜帝流放到四方的四個凶神。

四凶在尚書和左傳中均有記載,但是內容卻不盡相同。

《 尚書 ● 舜典 》中記述的四凶是 共工、歡兜、鯀( 大禹的父親 )、三苗

《 左傳 ● 文公十八年 》中的記述是:

帝鴻氏之不才子「 混沌 」

少皞氏之不才子「 窮奇 」

顓頊氏之不才子「 檮杌 」

縉雲氏之不才子「 饕餮 」




饕餮

饕餮 ( 拼音:tāo tiè ,注音: ㄊㄠ ㄊㄧㄝˋ )

四凶之一

傳說中的龍的第五子,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 。

古書《山海經》介紹其特點是:羊身,眼睛在腋下,虎齒人爪,有一個大頭和一張大嘴。

十分貪吃,見到什麼就吃什麼,由於吃得太多,最後被撐死。

後來形容貪婪之人叫: " 饕餮 " 。

在遊戲、小說、漫畫、影視作品中均有相關形象。

《 神異經 ● 西南荒經 》: " 西南方有人焉,身多毛,頭上戴豕。貪如狠惡,積財而不用,

善奪人穀物 ( 上二句原作 " 好自積財,而不食人穀 " ,據《史記 ● 五帝本紀》正義引改)

強者奪老弱者,畏強而擊單,名曰饕餮。

《 春秋 》饕餮者,縉雲氏之不才子也。 "

《 左傳 ● 文公十八年 》雲: " 縉雲氏有不才子,貪于飲食,冒於貨賄,侵欲崇侈,

不可盈厭;聚斂積實,不知紀極;不分孤寡,不恤窮匱。

天下之民以比三凶,謂之饕餮。

 " 《 神異經 》所謂《 春秋 》言 " ,即此。

《 呂氏春秋 ● 先識 》雲: " 週期著饕餮,有首無身,食人未咽,害及其身。

 " 宋羅泌《 路史 ● 蚩尤傳 》注雲: " 蚩尤天符之神,狀類不常,三代彝器,

多者蚩尤之像,為貪虐者之戒。其像率為獸形,傅以肉翅。揆其所說,殆亦饕餮。

《 左傳 》謂饕餮是 " 縉雲氏不才子 " ,

《 史記 ● 五帝本紀 》集解引賈玄曰: " 縉雲氏,薑姓也,炎帝之苗裔,

當黃帝時在縉雲之官也。 "

《 路史 ● 蚩尤傳 》,蚩尤薑姓,亦為炎帝之苗裔

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縉雲氏之 " 不才子 " 饕餮。

《 山海經 ● 北次二經 》所記

麅 ( 拼音:páo ,注音:ㄆㄠˊ )

郭璞注以為即《 左傳 》之饕餮。

麅 :《 山海經 ● 北次三經 》:鉤吾之山……有獸焉,其狀羊身人面,

其目在腋下,虎齒人爪,其音如嬰兒,名曰麅,是食人。

郭璞注:為物貪,食人未盡,還害其身,像在夏鼎,《左傳所謂》饕餮是也。




混沌

四凶之一的神話生物,

長毛四足,如犬,有腹無五臟。抵觸善人,憑依惡人。《 神異經 ( 西荒經 ) 》有載。

《 莊子 ● 內篇 ● 應帝王第七 》,莊子敘「七竅出而混沌死」故事。

故事大意為:

南海的帝王叫「儵」

儵 ( 拼音: shū ,注音: ㄕㄨ )

北海的帝王叫「忽」

忽 ( 拼音: hū ,注音: ㄏㄨ )

中央的帝王叫「混沌」。

在儵和忽在的地方相會,混沌對待他們很好。儵和忽想報答混沌,見大家都有眼耳口鼻,

用來看聽吃聞,混沌沒有七竅,就為他鑿七竅。每天鑿一竅,七天後,七竅出,

而混沌則死了。

然而《 莊子 》中的混沌其形象其實更接近

《 山海經 》中的神帝江:其狀如黃囊,赤如丹火,六足四翼,混沌無面目,

是識歌舞,實為帝江。

漢代地理書《 神異經 》西荒經記載:「崑崙西有獸焉,其狀如犬,長毛,四足,

似羆而無爪,有目而不見,行不開,有兩耳而不聞,有人知性,有腹無五藏,

有腸直而不旋,食徑過。人有德行而往抵觸之,有凶德則往依憑之。」

意指混沌是一種像狗或熊一樣的動物,人類無法看見它、也無法聽見它,

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並且傻笑

如果遇到高尚的人,混沌便會大肆施暴;如果遇到惡人,混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。




窮奇

四凶之一

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,

它的大小如牛、外形像虎、披有刺蝟的毛皮、長有翅膀,窮奇的叫聲像狗,靠吃人為生。

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,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

如果有人犯下惡行,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,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。

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、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。

但是,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。在一種稱為 " 大儺 " 的驅鬼儀式中,

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,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,窮奇就是其中之一。
  

《 山海經 ● 海內北經 》所載,指窮奇外貌像老虎,長有一雙翅膀,喜歡吃人,

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,是一頭凶惡的異獸。

《 山海經 ● 西山經 》一篇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,該篇中的窮奇,外貌像牛,

長著刺蝟的毛髮,陰莖長五米與〈 海內北經 〉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。

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凶獸,這方面則沒有分別。

《 左傳 ● 文公十八年》記載:「少皞氏有不才子,天下之民謂之窮奇。」

漢代高誘注《 山海經 》時,亦提到窮奇是少皞氏的後裔,而且是虞舜時的「三苗」之一

不過迄今為止,學者對「三苗」的解釋仍然眾說紛紜,

所以窮奇的身份亦只是聊備一說,不能確認。

《 神異經 ● 西北荒經 》對窮奇作出更詳細的解說。

書中記載類似《 山海經 》的〈 海內北經 〉,窮奇仍是一頭狀似老虎,長有翅膀的怪物

平日專門獵食人類,能通人類語言

當牠知道有人在爭執的時候,往往會把忠直之士吃掉

知道某人為人忠信,就會把那人的鼻子吃掉

知道有人為惡不善,牠就會獵取野獸贈予那人

是一頭善惡觀念完全顛倒的惡獸

可是亦有注者引其它版本加以補充,在這個版本中,

窮奇的形象卻較貼近《 山海經 》中的〈 西山經 〉,指窮奇長得像牛,

有一條像狐狸而且拖在地上的長尾巴,牠的叫聲像狗,又說牠「狗頭人形,鉤爪鋸牙」。

每逢遇到忠信之人,就會把他吃掉;遇到姦邪之輩,就會主動獵殺野獸向他進奉。

二者雖然形象迥異,但行為卻是一致的。



善獸說

《 後漢書‧禮儀志 》中記載「追惡兇」的十二位神明,當中就有「窮奇騰根共食蠱」之語

這裡的窮奇能驅除蠱毒害物,是一頭形象正面的神獸。

郭璞 注《 山海經 》時,亦創作了「窮奇之獸,厥形甚醜;馳逐妖邪,莫不奔走;

是以一名,號曰神狗」的贊詩,同樣指出窮奇會作出驅逐妖邪的行為。

這些為民除害的舉動,與以往所表現的食善助惡的形象,有極大的差別。



高誘 注《 淮南子 ● 墬形篇 》時,提到窮奇是「廣莫風之所生也」,

認為窮奇是風神的後裔,古代惡人的稱號。謂其行惡而好邪僻。

《 左傳 ● 文公十八年 》:少皡氏 有不才子,毀信廢忠,崇飾惡言,靖譖庸回,服讒蒐慝,

以誣盛德,天下之民謂之窮奇。

杜預 注:謂 共工 。其行窮,其好奇。

孔穎達 疏:行惡終必窮,故雲其行窮也;好惡言,好讒慝,是所好奇異於人也。

傳說中的神名。

《 淮南子 ● 墬形訓 》:窮奇 ,廣莫風之所生也。

高誘 注:窮奇 ,天神也。在北方道,足桀兩龍,其形如虎。

傳說中的獸名。

《 山海經 ● 西山經 》:﹝ 邽山 ﹞其上有獸焉,其狀如牛,蝟毛,名曰窮奇,

音如獆狗,是食人。

郭璞 注:或雲似虎,蝟毛,有翼,一名號神狗。




檮杌

檮杌( 拼音:táowù ,注音:ㄊㄠˊ ㄨˋ )

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厭惡的惡人,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。

傳說為遠古 " 四凶 " 之一,

長得人頭虎腿長有野豬獠牙。

最早檮杌是傳說中的凶獸

鯀( 拼音:gǔn ,注音:ㄍㄨㄣˇ )

死後的怨氣所化。

根據《 左傳 》文公十八年:顓頊有不才子,不可教訓,不知詘言,

告之則頑,舍之則囂,傲狠明德,以亂天常,天下之民,謂之檮杌。 "

這個不可教訓的惡人死後最終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獸,

《 神異經 ● 西荒經 》記 " 西方荒中,有獸焉,其狀如虎而犬毛,

長二尺,人面,虎足,豬口牙,尾長一丈八尺,攪亂荒中,名檮杌。一名傲狠,一名難訓。

《 檮杌 》也是楚國史書

《 疑耀 ● 檮杌 》張萱:檮杌,惡獸,楚以名史,主於懲惡。又雲,檮杌能逆知未來,

故人有掩捕者,必先知之。史以示往知來者也,故取名焉。亦一説也。

有學者指出,「檮杌」之語音源自北方民族。現代蒙古語稱歷史為 tuuh 。

這個也許為最終解釋楚史為何叫「檮杌」提供了另外一種思路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